聯系統泉
東莞市統泉純水設備有限公司
業務部張虎:13829295910
售后服務部王先生:13829173910
電 話:13437443080
傳 真:0769-81021022
工業水污染治理需要解決五大問題
2015-07-30
近幾年來,從事水治理方面的環保公司接的比較多的項目仍然是市政污水處理和供水服務,工業水污染治理并不多。工業水污染治理需求多,但為什么專業公司得到的項目不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認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可以帶動一個行業的發展。比如,BOT模式帶動了市政污水處理的快速發展。工業水污染治理也應該創新商業模式,仿照工業節能所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用合同減排服務或合同環境服務模式。
東莞統泉一直倡導水務資產管理服務,適合工業水污染治理對新商業模式的需求。對于很多人來說,水務資產管理還是一個新鮮詞,實際上,就像房地產開發商請物業公司對房產進行專業管理,工業企業也可以請專業的水務資產管理服務商,提供全方位的水務解決方案。
那么,我國工業水污染治理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水務資產管理是否適用于工業水污染治理,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誰污染誰治理”有沒有問題?
解決不了偷排等問題,治污應交給專業的環保公司
我國環境治理有一項原則,即“誰污染誰治理”,這項原則明確了污染責任方,所有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都是自己進行。然而,駱建華認為,這項原則在運用過程中卻產生了一些問題。
首先,“誰污染誰治理”可能導致污染治理效率低。一般工業企業專注于產品生產,對污水治理并不專業,從選擇工藝技術到日常運營維護,可能都存在困難。
其次,“誰污染誰治理”帶來的行政執法成本高。由于工業企業是產廢單位,污染治理增加了成本,一些企業通過偷排、漏排、超排等降低成本。環保部門是執法部門,與企業形成了貓和老鼠的關系,給環保監管帶來了很多困難。環保部門執法人員有限,工業企業卻成千上萬,即使環境保護部在全國成立了6個督查中心,執法人員也沒有企業數量多。
第三,工業企業排污量都是自行上報,但環保部門按照排污量收取排污費,所以企業不會多報。表面上看,工業污染物沒有生活和農村污染物排放多,但實際上工業污染量非常大,我國對工業污染的治理還不到位。
“‘誰污染誰治理’解決不了偷排等問題,應該把污染治理交給專業的環保公司,然后對環保公司進行監管,第一次發現有偷排或不達標現象給予黃牌警告,第二次給予紅牌讓其退出治污市場,這樣的監管才有效。”駱建華說。
合同減排服務成熟嗎?
水務資產可以委托運營管理,但市場化機制還不完善
把工業節能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嫁接到工業水污染治理,稱其為合同減排服務或者合同環境服務,這種想法可行嗎?
駱建華說,這種模式在蘇伊士、威立雅等外企已經有成熟的案例了。在工程項目方面,蘇伊士、威立雅等可能競爭不過中國企業,所以它們把重點放在專業化運營上。比如,燕山石化的供水、污水處理項目交給威立雅去做;上海化工園區的中水回用交給蘇伊士,這些都是成功的案例。
水務資產管理與合同能源管理類似,工業企業已經有了治污設施,將這部分資產管理委托給專業化公司運營,是可行的。對此,金州恒基專門推出了HOMS運營管理服務系統,把工藝、設備、安全、采購、財務等集中到總部,由總部通過規范管理,對廠站進行監控指導,指導幫助監管運營。
東莞統泉非常重視管理機制的建立,HOMS系統已經配套制定了《運營服務標準管理手冊》,橫向涵蓋污水運營服務多個方面,縱向貫穿了管理流程上的每個環節。對工藝、安全、設備、采購、人力、財務、品牌建設等工作,提出了具體且量化的操作標準、工作流程、管理方法以及預警方案。他認為,HOMS系統還要打造強大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有強大的數據庫,提前預防分析可能發生的事件,而現場能簡化就簡化,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管理機制。
除了現有污染治理設施可以委托運營,新建項目的工業污染設施建設也可以委托。專業公司負責從供水到污水處理再到中水回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專業化運營為何難推行?
市場在萎縮,需要多方面政策支持
新的商業模式在推廣過程中難免遇到問題,專業化運營也不例外。對此,駱建華總結了可能產生的五大障礙。
第一,政策障礙。專業化運營就是從“誰污染誰治理”改變為“誰污染誰付費”,工業企業要轉變觀念的難度不大,但付費的價格怎么定,國家并沒有統一標準。這方面應該借鑒脫硫取得的成果,專業公司進行脫硫,國家制定統一價格。
第二,法律障礙。如果工業企業將污水處理交給專業公司,那么出現偷排等違法行為,應該由專業公司負責還是工業企業負責呢?我國法律規定“誰產生誰負責”,因此出現了問題,工業企業還是要對自己產生的污水負責,這會大大影響工業企業采用專業化運營的積極性。
第三,融資障礙。如果要與工業企業的新建項目同時建設治污設施,專業化運營公司需要資金。而在工業企業的土地上建設治污設施,專業化公司就失去了用土地抵押貸款的融資渠道。合同的收費權可不可貸款質押值得探討。
第四,稅收障礙。現在電廠脫硫交給脫硫公司,脫硫電價在轉交過程中存在二次征稅的問題,未來水的專業化運營可能也會出現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治污成本又會增加。
第五,技術障礙。國內環保公司在技術儲備和研發水平上有限,在工業污染治理領域尤為突出。
東莞統泉一直倡導水務資產管理服務,適合工業水污染治理對新商業模式的需求。對于很多人來說,水務資產管理還是一個新鮮詞,實際上,就像房地產開發商請物業公司對房產進行專業管理,工業企業也可以請專業的水務資產管理服務商,提供全方位的水務解決方案。
那么,我國工業水污染治理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水務資產管理是否適用于工業水污染治理,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誰污染誰治理”有沒有問題?
解決不了偷排等問題,治污應交給專業的環保公司
我國環境治理有一項原則,即“誰污染誰治理”,這項原則明確了污染責任方,所有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都是自己進行。然而,駱建華認為,這項原則在運用過程中卻產生了一些問題。
首先,“誰污染誰治理”可能導致污染治理效率低。一般工業企業專注于產品生產,對污水治理并不專業,從選擇工藝技術到日常運營維護,可能都存在困難。
其次,“誰污染誰治理”帶來的行政執法成本高。由于工業企業是產廢單位,污染治理增加了成本,一些企業通過偷排、漏排、超排等降低成本。環保部門是執法部門,與企業形成了貓和老鼠的關系,給環保監管帶來了很多困難。環保部門執法人員有限,工業企業卻成千上萬,即使環境保護部在全國成立了6個督查中心,執法人員也沒有企業數量多。
第三,工業企業排污量都是自行上報,但環保部門按照排污量收取排污費,所以企業不會多報。表面上看,工業污染物沒有生活和農村污染物排放多,但實際上工業污染量非常大,我國對工業污染的治理還不到位。
“‘誰污染誰治理’解決不了偷排等問題,應該把污染治理交給專業的環保公司,然后對環保公司進行監管,第一次發現有偷排或不達標現象給予黃牌警告,第二次給予紅牌讓其退出治污市場,這樣的監管才有效。”駱建華說。
合同減排服務成熟嗎?
水務資產可以委托運營管理,但市場化機制還不完善
把工業節能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嫁接到工業水污染治理,稱其為合同減排服務或者合同環境服務,這種想法可行嗎?
駱建華說,這種模式在蘇伊士、威立雅等外企已經有成熟的案例了。在工程項目方面,蘇伊士、威立雅等可能競爭不過中國企業,所以它們把重點放在專業化運營上。比如,燕山石化的供水、污水處理項目交給威立雅去做;上海化工園區的中水回用交給蘇伊士,這些都是成功的案例。
水務資產管理與合同能源管理類似,工業企業已經有了治污設施,將這部分資產管理委托給專業化公司運營,是可行的。對此,金州恒基專門推出了HOMS運營管理服務系統,把工藝、設備、安全、采購、財務等集中到總部,由總部通過規范管理,對廠站進行監控指導,指導幫助監管運營。
東莞統泉非常重視管理機制的建立,HOMS系統已經配套制定了《運營服務標準管理手冊》,橫向涵蓋污水運營服務多個方面,縱向貫穿了管理流程上的每個環節。對工藝、安全、設備、采購、人力、財務、品牌建設等工作,提出了具體且量化的操作標準、工作流程、管理方法以及預警方案。他認為,HOMS系統還要打造強大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有強大的數據庫,提前預防分析可能發生的事件,而現場能簡化就簡化,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管理機制。
除了現有污染治理設施可以委托運營,新建項目的工業污染設施建設也可以委托。專業公司負責從供水到污水處理再到中水回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專業化運營為何難推行?
市場在萎縮,需要多方面政策支持
新的商業模式在推廣過程中難免遇到問題,專業化運營也不例外。對此,駱建華總結了可能產生的五大障礙。
第一,政策障礙。專業化運營就是從“誰污染誰治理”改變為“誰污染誰付費”,工業企業要轉變觀念的難度不大,但付費的價格怎么定,國家并沒有統一標準。這方面應該借鑒脫硫取得的成果,專業公司進行脫硫,國家制定統一價格。
第二,法律障礙。如果工業企業將污水處理交給專業公司,那么出現偷排等違法行為,應該由專業公司負責還是工業企業負責呢?我國法律規定“誰產生誰負責”,因此出現了問題,工業企業還是要對自己產生的污水負責,這會大大影響工業企業采用專業化運營的積極性。
第三,融資障礙。如果要與工業企業的新建項目同時建設治污設施,專業化運營公司需要資金。而在工業企業的土地上建設治污設施,專業化公司就失去了用土地抵押貸款的融資渠道。合同的收費權可不可貸款質押值得探討。
第四,稅收障礙。現在電廠脫硫交給脫硫公司,脫硫電價在轉交過程中存在二次征稅的問題,未來水的專業化運營可能也會出現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治污成本又會增加。
第五,技術障礙。國內環保公司在技術儲備和研發水平上有限,在工業污染治理領域尤為突出。
東莞統泉也認為專業化運營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2005-2007年,金州恒基從一個項目開始做起,兩年時間接受純粹委托運營的項目有十五六個。但是2007年之后,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資,國有企業開始進入環保市場。在環保市場中,尤其是市政工程和工業園區的工程中,招標更看重環保企業有沒有錢。專業化運營市場在萎縮,真正開放的市場越來越小。特別是國有企業,由于不存在市場化機制、內部人員無法安排,根本不會向專業化運營打開大門。(來源:中國環境報)